01


從小就在鳳山長大,對於這些景點再熟悉不過了,

但從來沒有這樣重新的仔細的慢慢欣賞它們,

或許透過攝影讓我對我的家鄉再重新認識一遍,也介紹給大家,

鳳山是一個很古老的地名,鳳山設縣,溯自康熙二十二年,當時縣治設於興隆舊城(今左營),

乾隆五十一年(西元1786年)因林爽文之變,位於現今高雄市左營的鳳山縣舊城被攻陷,縣署被焚,

平亂後即將縣治移至現今的高雄縣鳳山,稱為鳳山縣新城,也是臺灣既存古城中,沿用舊地名最久的城市之一,

東便門(又名同儀門)是鳳山縣城興建6座城門中,碩果僅存的古城門,

距今己經200多年了,站在城門下有種很特別的感受.

02


鳳山縣城在當時是高雄和屏東地區的行政和商業中心,地位如同今天的高雄市,

1895年日本開始殖民統治台灣,為運輸蔗糖出口,開始建設高雄港,

高雄發展重心往海邊移動,鳳山縣城功能漸失,且隨著擴建街道及闢建鐵路而陸續拆除,

只有東便門幸運的逃過歲月的摧殘,成為鳳山城碩果僅存的古城門,

看著歷史文字的敘述,也不難想像我腳下的這塊土地曾經是那麼繁華興盛.

03


04


東便門外是古稱東門溪的鳳山溪,而城內小巷裡,是當時最興盛的產業~打鐵,

所以這條巷弄小街也稱為打鐵街,

推想百年前大陸先民乘坐小帆船到鳳山新城,

上岸後應該會經過此處,許多唐山師傅帶著笨重的工具而來,

為了省去搬運的麻煩,就在此處落地生根開業,打鐵、木工、彈棉被、簑衣等行業都在此發展起來,目

前僅存打鐵業,而木工業則衍生出目前鳳山市內的家具街。

05


06


雖然科技的進步,這些傳統的打鐵店,都已慢慢消失了,

聽著打鐵店的老阿伯說,現在這些機器都沒在使用了,

還開著店就是一種念舊吧,在每天的生活裡不會無聊,有賣就賣,沒賣也不會餓到,

看到這些傳統的產業,被自動化的機器取代,真的覺得很可惜,

真希望政府能幫忙他們轉型,別讓手打鐵的技藝逐漸消失.

07


08


09


這位打鐵店的80多歲老阿伯,還是我們攝影人的前輩,

他說他在早年還擔任過高雄市攝影協會會長一職,

手拿相機的我,當場覺得是不是在關老爺面前耍大刀呀,呵.

10


11


這個不知名的花長的好特別,有人知道它是什麼花嗎?

12


在城門旁的這道2公尺長的城牆,是僅存的鳳山縣城的舊城牆,

應該是最原汁原味,沒太多更動的古蹟了.

13


城門外跨越鳳山溪的橋來頭跟城門一樣久遠,

是同治3年(西元1864年)興建一座石橋,稱為東福橋,

為前往鳳山縣城內商業中心打鐵街,和通往屏東的必經之地,

只是可惜的是在民國90年的潭美颱風給沖毀了,

目前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東褔橋,而底下還留有先前東褔橋的其中一個穚墩.

14


而没入水中的二根穚墩在重建之時,被縣府打撈上岸供人觀賞.

15


16


不知道大家睡著了沒呀,跟大家分享了一堆歷史,

但其實我小時後印象中的東便門其實不是長這樣的,

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修建成這樣,感覺像是古蹟穿新衣,少了點年代感吧,

下面就是我特地去找到,我小時後腦海裡的東便門.



謝謝賞圖呀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hung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